关闭

举报

  • 提交
    首页 > 致富技术 > 正文
    购物车
    0

    扶贫需解决“水土不服”问题

    信息发布者:恒潭养殖专业合作社
    2017-07-12 21:44:56   转载

    贫困地方都有自己的一套扶贫经验和路子,时常被总结为某某“扶贫模式”,这些“模式”照搬照套就会造成“水土不服”问题!

    中央在“扶贫”前加了“精准”二字,加得非常及时、有力。试想,离开“精准”二字,我们的“扶贫”岂不成了大锅饭?这样的大锅饭,大家“干”得出名堂吗?着眼“共性”关键还要在“个性”上下功夫,才是“求真务实”的思路和举措。比如创办某个产业,现成的经验和路子多的是,可取吗?首先就要回过头来看一看自己的资源和市场,是否具备创办的价值和前景。看准了,不算完,还要广泛深入地调查研究,才可能作出科学规划,瞄准目标,有的放矢,这样的产业才会创办成功。我越来越反感那句“失败不要怕,就算交学费了”的说法,试问,交了那么多“学费”记住了几条教训?创办产业的“学费”都不便宜,要花大把大把的钱,不是自己的钱就不心痛?只有心痛才会痛定思痛,也才可能找到好出路。这不是反对敢想、敢试的勇气,而是提醒大家不要犯匹夫之勇错误。在这一点上,对现状“个性”多一些研究,就少一些失误。再比如贫困户在扶贫政策帮助下盖起了新房,好事呀,但好事就要办彻底,如何解决“找钱”的问题,能说不是当务之急吗?这是关键的关键,否则,脱贫也就成了无源之水、无本之木,再漂亮的房子也断不了穷根。求真务实就要从“光鲜”的背后看到问题的根源,从根子上解决问题,才有精准扶贫之效。

    长期在农村采访,我发现扶贫的问题并不少,主要六个方面:一是“精准”等于上报口径。一旦形成“口径”要求,不管事情变化没有,一律按“口径”说话,可信性大打折扣。这样一来,可行性也就建立在沙滩上,不动则已,一动则失败。比如,上面的“精准”政策很明确,一看房,二看粮,三看劳动力强不强,四看家中有无读书郎,五看村容村貌怎么样。有了这“五看”才可能“看”得清、辨得明。然而,执行下来却不完全这样,一些人只看“房”,不管贫困户愿不愿意,有“新房”就上报脱贫,至于如何生存发展全不管。扶贫若是这么简单,还要“精准”干什么?又何须强调“造血功能”?再比如抓种植业,种下去就是产业了吗?长势如何,加工如何,市场如何,不都需要“事实”说话吗?特别是一些新品种,适不适合栽种,示范“选点”很重要,尽选“好”地点作为“样板”供参观,能大面推广吗?这样的种植业能不“水土不服”?这些都是虚假的“表功”做法,归根到底还是作风问题。

    解决作风问题才可能解决“水土不服”问题,我们的扶贫也才可能沿着“实事求是”的思想路线,精准地克难攻关,夺取全面胜利!


    打赏捐赠
    1
    !我要举报这篇文章
    声明 本文由村网通注册会员上传并发布,村网通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。文章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,不代表村网通立场。本文如涉及侵权请及时联系我们,我们将在24小时内予以删除!